新闻资讯

中东战地手记|停火后的加沙:废墟中的坚守与苦难

  新华社加沙2月28日电 中东战地手记|停火后的加沙:废墟中的坚守与苦难

  新华社记者黄泽民 萨娜·卡迈勒

  经过数月的颠沛流离,当29岁的巴勒斯坦人赛义达·阿耶什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加沙城时,却发现记忆中的家已经消失,仿佛从未存在过一样。满目皆是废墟,已经辨认不出一家人曾在这里生活过的痕迹。

  新一轮巴以冲突2023年10月爆发后,包括阿耶什一家在内的大批民众被战火驱赶着从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北部向南逃难。逃到加沙南部后,阿耶什一家五口为能找到安全避难之处,继续奔波。“在南部,我们忍受着极度的苦难、恐惧和饥饿,没有安全可言。以色列军队所谓的保护承诺,不过是空洞的谎言!”她告诉新华社记者。

  这是2024年10月19日在加沙地带拍摄的逃离加沙地带北部杰巴利耶难民营的民众。新华社发(马哈茂德·扎基摄)

  今年1月中旬,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终于达成停火协议。联合国2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27日以来,已有超过56.5万人从加沙地带南部前往北部。

  当这些人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等待他们的却是一片废墟。联合国2月11日发布报告说,加沙地带92%的房屋在战争中遭到损坏或摧毁。目睹被夷为平地的家,许多加沙人悲痛欲绝,难以自持。

  坐在加沙城的海边,阿耶什对记者说,对她而言,大海曾经意味着自由和希望。而如今,“一切都变了,连海浪似乎也在悲鸣”。

  巴勒斯坦人伊马德·拉姆利回到加沙地带中部内察里姆走廊附近的家时,被战争留下的荒凉景象震惊,曾经回荡着孩子们欢声笑语的家园,已成散落的瓦砾。

  2025年2月9日,在加沙地带内察里姆走廊附近,巴勒斯坦人从加沙地带南部返回北部的家园。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摄)

  “这是噩梦还是现实?以色列不仅打击哈马斯,还打击我们所有人。它想粉碎我们的希望,让我们对生活绝望。”拉姆利说这些话时,声音哽咽。拉姆利甚至在沙土里发现了人体残骸,这让他感到万分恐惧。“我的天啊!所有这些痛苦,到底是为什么?”他愤懑地说。

  尽管停火后更多物资被允许进入加沙地带,但加沙民众的苦难远未结束。联合国2月18日发布报告说,在加沙地带,目前水的生产和供应量约为冲突爆发前的四分之一。加沙地带慢性病患者估计有35万人,他们仍面临基本药物和治疗的严重短缺。

  目前正值冬季,频发的降雨和狂风更加凸显了加沙地带必备物资的短缺。2月6日,加沙地带暴雨大作,强风肆虐,临时搭建的帐篷根本无法抵御这种恶劣天气。当新华社记者在加沙地带中部的代尔拜拉赫见到奥姆时,她正在“抢救”狂风暴雨中仅存的一些物品。

  2025年2月6日,加沙城大雨后,人们试图修理帐篷。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摄)

  “这哪里是家呀,这只是一些简陋的布条而已。”奥姆指着破裂的帐篷,向记者抱怨。“现在,连这些布条也快没了。暴风雨卷走了一切,包括我们最后的一点希望。”奥姆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助和绝望。

  尽管停火已持续一月有余,但加沙地带的未来仍是未知数。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提出“清空”和“接管”加沙地带的设想。与此同时,停火协议第一阶段的执行因各种原因波折不断,每次波折都让加沙民众提心吊胆,他们担心战火再次降临。

  眼见这片土地变成政治算计的筹码,加沙民众内心充满失望和悲愤情绪。“政客们为了到底谁应控制加沙争吵不休,受苦受难的却是我们,我们已为这场无休止的战争付出了巨大代价。”奥姆说。

  尽管未来充满未知,但有一点很确定:加沙民众绝不打算离开这片土地。“以色列一向的目的,就是通过杀戮或强迫我们流离失所来终结我们的生存,但我们将坚守这片土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绝不会离开这里。”阿耶什语气坚定地说,尽管受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即使他们(以色列)想要我们的生命,我们也要死在自己的土地上。”

两会新华社快讯:最高法工作报告点名李铁案

牢牢把握“坚持守正创新”这一重大原则

数九寒天模式开启!今日北京晴朗伴大风 阵风六级风寒效应明显

同向发力筑牢反电诈防线

“中国故事应该成为我们的灵感源泉”——“洋网红”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岂容打着疗愈幌子玩欺诈

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工作

联合国:以哈冲突使加沙发展倒退60年

加纳总统:致力于恢复萨赫勒国家邦联与西共体间信任

塞尔维亚:走进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

AI爆改视频要严守“二创边界”

白俄罗斯总统签署法律批准俄白联盟国家安全保障条约

北京四区集中换发第三代社保卡

微视频|当好“娘家人”

江苏省公安厅原副厅长陈旭一审被判十一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