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两高”司法解释:判决裁定生效前隐藏转移财产可构成犯罪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罗沙、刘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8日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依法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确保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依法执行,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其中明确,判决、裁定生效前隐藏、转移财产的,可以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该司法解释规定,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义务人、担保人等负有执行义务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处罚。同时,司法解释列举了“实施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等恶意减损责任财产的行为,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等10项“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以及“聚众冲击执行现场,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等5项“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司法解释规定,行为人为逃避执行义务,在诉讼开始后、裁判生效前实施隐藏、转移财产等行为,在判决、裁定生效后经查证属实,要求其执行而拒不执行的,可以认定其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

  案外人明知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与其通谋,协助实施隐藏、转移财产等拒不执行行为,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论处。

  司法解释同时规定,拒不执行支付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判决、裁定,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在提起公诉前,履行全部或者部分执行义务,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起诉。在一审宣告判决前,履行全部或者部分执行义务,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充分发挥文化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湖北省武汉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干小明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美国媒体口中“最弱”的这次G7峰会弱在哪

对于“病驾”要有更强的约束力

日本重启商业捕鲸,不止为了经济利益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投资于人”首入政府工作报告有深意

德国德累斯顿交通干线大桥垮塌

美媒:冰川已从这两个国家彻底消失

捐10元被嫌“抠”,该查查“公益组织”的糊涂账了

“亲情中华·四海同春”里约演出陪伴侨胞共度佳节

坚持用科学方法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中国第七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出征

中国援南苏丹医疗队搭建“健康桥梁”

“中国的民主是对人民负责的民主”

关键词: